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章(1 / 2)





  “是么?”张岚微微垂眸,浓密的睫毛挡住了他漆黑如墨的眼仁儿,叫人看不出深浅来。

  “容奴才多嘴,好这茶的大有人在呢。”周瑞家的赔笑,低低的说一句。

  “谁?”张岚微微侧首,整张脸的轮廓更加分明,清俊至极。

  “老太太的外孙女儿,最喜这个茶,就她能品得出好赖来。”

  周瑞家的说话的功夫,丫鬟已为宝玉、贾兰和尹尚换了绿茶。

  尹尚跟得了解放似得,放松的饮了一口。“对比了,才知道这龙井茶有多好喝。”

  张岚瞟他一眼没说话。

  尹尚被张岚一个眼神杀的,成了瘪掉的茄子,不敢吭声了。怪他以前嘴欠,非说自己品得了红茶。这回好,他当着张岚的面儿自己给自己打脸。如此想,还真不是人家小气。

  周瑞家的张罗上点心,请几位小爷先品尝。又传老太太的话来,留他们在这吃饭。

  尹尚意料这是计划外的,不知道张岚有没有时间,故特意瞄他的眼色。尹尚见张岚面容不变,还不紧不慢的伸手拿了块一口酥吃。尹尚心料这厮是在荣府呆上好了,故笑着点点头,才敢问张岚的意见。张岚的反应果然在他的意料之中,点头了。

  尹尚对荣府又刮目相看了一回。果然不简单啊!

  几个人用了点心之后,吃了半饱。尹尚便提议出去走一走,再回来吃酒席。

  张岚瞥他一眼,跟宝玉道:“既叨扰了贵府,岂能不去老太太跟前致谢?”

  尹尚恍然,拍头道:“瞧瞧我,竟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该打。”

  宝玉带着他们来见贾母。

  黛玉等皆承欢贾母膝下,邢夫人、王熙凤等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亦有长辈在场,姑娘们只管站在贾母身后也没什么。

  张岚尹尚行了礼,致谢两句,便避讳的退下。

  贾母这是第二次见张岚,觉得这孩子比之前还显得稳重冷静。今日事,她是有意让黛玉和张岚见上一面。贾母特意观察张岚的眼色,才进门的时候,似乎是目光扫过众人,但他也不确定。张岚全程目不斜视,面容冷峻,到叫人看不出什么心思来。

  贾母等人走了,打算瞧黛玉什么样,却见那丫头跟没事儿人似得,笑着跟姊妹们打闹。

  这俩孩子到底是看上还是没看上呢?

  贾母头次觉得困扰,挠挠头,想不明白了。

  ☆、第104章

  薛蟠被顺天府判了意图恶意伤人罪,须得坐牢半年。

  薛姨妈听闻消息,哭得不知东南西北。宝钗相对冷静些,使人张罗求人,使法子让大哥早些出来。

  薛家在京的地位早不比从前,特别是这桩事涉及上头长官,谁也不敢撑大胆应下这桩事。“珍珠如土金如铁”真成了现实,纵然有钱也是花不出去了。

  宝钗一个女儿家,纵然在后宅如何八面玲珑、深得人心,也厉害不到外宅去。这件事面前,她只能干抓瞎。

  薛姨妈冷静下来之后,托人求人忙活了一圈,见无望,更是伤心,以泪洗面。宝钗劝她,薛姨妈反而伤心更甚。她这辈子,刚刚好生了一儿一女,凑成了“好”字。本以为这以后会顺风顺水,安详富贵一辈子,偏养得这个儿子不争气,而女儿偏偏又比这个儿子强百倍万倍。若是可以选,薛姨妈宁愿这一儿一女的性子换一下。儿子懂争强好胜,壮大了薛家,他们还需怕什么。纵然女儿性子不好,早晚嫁出去祸害别人。

  宝钗还在一心一意的劝薛姨妈,全然不知母亲心中的想法。“妈,既然只能如此了,咱们就得认命。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大哥这次坐牢,能长点教训,出来之后收敛性子,尽心学习管理家业,倒不失为一种福分。”

  薛姨妈看眼宝钗,眼皮突然睁大:“上回那个叫白雷的衙役是个好相与的,我们不如求他,好歹叫你大哥在牢里少受点苦。”

  宝钗错愕,惊讶的看着薛姨妈。早前还骂那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会子竟然又说他“好相与”。

  “好孩子,我知道你瞧不上他,我也是。可如今咱们只能求一求他了。”薛姨妈拉着宝钗的手,一脸渴求的看着她。

  宝钗点点头,“尽管去试。”宝钗想想也没什么,左右她不出面。再者说,利用这等心存妄念人办事也没什么,是他活该。

  打发人去了不多时,便回来传话:“太太,姑娘,姓白的同意了。他说‘我必定会替薛大姑娘好生照看大哥。等过了一两月,风声过了,我会找机会会向老爷求情提前放薛大爷出来。’”

  薛姨妈终于松了半口气,转头跟宝钗道:“这回可算是没照错。”

  宝钗点点头,心里却顾忌白雷说的那句话。他说的是‘必会替薛大姑娘照顾好大哥’,偏偏是‘替她’,而不是‘替太太’,这个白雷话里分明有暗示。

  薛姨妈打发了传话的,转首见宝钗面色有意,料知顾忌什么。薛姨妈笑着抓住宝钗的手,安慰道:“安心吧,凭那个下贱种高攀不上你。”

  宝钗闻得此言很在理,方安心的笑了笑。宝钗在丫鬟莺儿的搀扶下出门,忽听东边想起来雷声。

  宝钗抬头看朗朗晴空,纳闷道:“好好地天儿,怎么会打雷?”

  薛姨妈在屋里头也听见了,跟着走出来。这时东边接连想起“雷声”,母女二人仔细分辨,脸色骤变。

  莺儿也在听,忽然跳脚笑道:“太太、姑娘,这不是雷声,是鞭炮声!”

  宝钗瞪一眼。莺儿立马识趣儿的噤声了,眼珠子转转,才想起自己疏忽的事儿,按日子推算,鞭炮响又在东边,一准儿是荣府的二姑娘出嫁了。

  薛姨妈眯起眼,想想自家现今的惨状,再想想荣府如今的矜贵气派,气得脸发红。她招手叫来个嬷嬷,命其这就去打探,最好不是荣府结亲。不然,她心里对荣府的仇恨势必要多添一笔。她们薛家在这惨戚戚,那边荣府却在喜洋洋,分明是给他们薛家添堵,雪上加霜。

  不一会儿,嬷嬷气喘吁吁的跑回来,跟薛姨妈道:“果然是荣府办喜事。”

  可恶!

  薛姨妈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死死地咬牙。

  “你去的怎么这样快?”宝钗怀疑地问。

  嬷嬷忙道:“我才跑到东大街,就看见新郎官尹三爷骑着高头大马,啧啧,那气派!后头迎亲的队伍,少说有百人,个个穿的那叫——”

  “咳!”莺儿咳嗽了一下,提醒嬷嬷,竟还有个比她还没眼力见儿的了。

  嬷嬷恍然醒悟,惨白着脸噤声,低着头不敢看主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