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0章(1 / 2)





  赵楷隐在群臣中心中冷笑。

  此时,吕颐浩出班慨然道:“官家,证据确凿,无可辩驳,请废黜太子,另立储君!”

  第225章 王霖:若要杀一儆百,那就选秦桧

  群臣声讨,一时群情激奋,延福宫大殿上乱成了一锅粥。

  尤其是那群早就有备而来的科道言官,翰林出身的清流文臣,将这寒窗苦读积累练就的精美文笔,都用在了对太子赵桓的口诛笔伐上。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朝臣跳出来了。

  剩余那些持中立姿态的,以及归属于太子党的人,其实也被顾大川突如其来抛出的铁证给惊呆了,暂时没有任何应对之策。

  赵桓面色狰狞。

  他没想到赵楷这两年暗中串联的力量竟如此汹涌。

  实际不光赵桓,赵佶都陡然震动。

  这个他一向偏爱的皇三子,竟如此可怕!难怪当年他还下场参加科考,拿到了事实上的一科状元!

  而所谓法不责众,即便赵桓今日熬过这一劫,也很难对这些站在公义立场上的言官进行报复,否则他的道德瑕疵就会被无限放大,为天下人所唾骂。

  赵佶心急如焚,他下意识扭头望向殿后。

  他不知道王霖为何迟迟不予发动。

  王霖的后招呢?

  他的随机应变和力挽狂澜的本事呢?

  实际王霖凝立在赵佶龙椅后的屏风之侧,也多少有些错愕。

  他真没想到赵佶居然会出了这么一记损招,关键赵佶并没有老实交代,让他压根没有思想准备。

  王霖深沉的目光投向李纲、张叔夜和吴敏三人身上。

  他在旁观,这三人到底有多大的概率会因见大势已去而半路转变立场,毕竟,如此一个被彻底抹黑了的储君,似乎已经失去了支持的价值。

  他心里更清楚,这仨人之所以坚定支持赵桓,不在于赵桓多么英明神武,主要是他们的政见和未来想要施行的大政国策,得到了赵桓的首肯。

  尤其是李纲,他与吕颐浩政见分歧之大,还掺杂了很多党争的派系色彩,毫无融合的可能。

  而一旦让吕颐浩支持的赵楷登位,对于李纲、吴敏而言,基本上等于宣布了政治生命的终结。

  然而目下的局面……似已不可挽回了。

  李纲苍首颤抖,心底哇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