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0章 津门鬼市(2 / 2)


还真有鬼市的“鬼”味。

卢灿粗略的扫了眼,如果按照灯笼来计算摊位,今天这里来出货的人,不少于一百家。至于买家,也来了不少,基本上每个摊位前面,都有人蹲在那里看货。

借助月光,卢灿看看手表,时间刚好到凌晨三点。

啧啧,这鬼市开得太早了。原本以为自己够早了,没想到这些摊主,还有那些带着帽子竖着衣领的买家,比自己还要早!

海河的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卢灿不得不将棉军大衣的衣领竖起来,自己也弄得神经兮兮的。

华克倖走在前面,阿木和丁一忠拎着帆布包,紧跟卢灿身后——这里的气氛,安静得让人压抑,他俩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防备警戒。

“卢少,稍后你负责看东西,我来还价。”华克倖悄声说道。

卢灿点点头。

华克倖的提议很有道理,他是地头蛇,来过这里很多次,一口地道的津门口音,不担心有人坑他。

换做卢灿就不好说了——虽然内陆治安不错,但最近两年,许多上山下乡的青年回归,造成大批失业青年,他们无所事事,只能“闯社会”。

古董行,自然也是这波年轻人闯社会的一个选择。

因此,利用鬼市,联手坑外地人的事件,屡有发生。

华克倖将雷锋帽的帽檐往下拉了拉,带着卢灿,走进那片红灯笼区域。不过,他没着急看货,而是带着卢灿,围着这片区域转了一圈。

这里的摊位有两种,一种是地摊,弄点破被单或者破衣服,直接铺在地上,上面零星放上几件老物件,这些物件中,还有不少带有泥土,仿佛刚出土一般。

另一种则是自行车摊,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后座架上,绑上两根长约一米的木板,上面放着一只带盖的竹筐,竹筐自然是用来盛放准备售卖的物件。

此时的鬼市,不像后世那样摆的满满当当,被单、衣服或者竹筐中,零零星星摆放着三五件物品,已经算是货品较多的。

四个大汉聚在一起,很扎眼,可是,一圈下来,没有一家摊主主动招呼卢灿一行看货,他们的神情很类似——低头、笼着袖子,眼睛盯着面前的摊位。

津门鬼市的交易方式,倒没有什么“笼袖划价”的规矩,不过大家的声音都很轻,轻到隔壁摊位都很难听见。

粗略转了一圈,卢灿心中有底了——这里的东西有假货或者生坑货,但真品率能达到六成。真真不错!

不过想想也对,这才是八十年代初,内陆的古董造假风潮,还未兴起,有这样的真品率,能理解。

几人在海河边抽了根烟,华克倖这才对卢灿点点头,又示意丁一忠和阿木,距离稍微远点。安排妥当之后,他带着卢灿,再度走入圈中。

这还是卢灿这辈子第一次逛鬼市——香江的鬼市可以说已经是明市了,相比内陆鬼市,一点鬼味都没有。

“这里的摊主,都是津门人?”卢灿小声问道。

华克倖摇摇头,“冀北、中原、内蒙的人不少,只有两三成是津门人。”

“鬼市摊主更换率很高,好多都是生面孔,对生面孔,您看货时一定要注意,到时候我会给您提示。”华克倖虽然知道卢灿精于古董鉴定,但到底有多厉害,就不太清楚了,因此,他多提醒一句。

卢灿两人从右侧第一排进入。

第一家的被单上放置着两只小碗,卢灿的鉴定似乎很粗暴,他仅仅将这两只碗拿起来,用手电筒照了照碗壁,然后看看底款,便毫不犹豫的用手指杵杵华克倖,示意他上前问价。

华克倖一愣。

呃?怎么回事?刚上手,就要自己出手?看他的神色,这是看上了?

卢灿还真看上了。

这两只小碗,卢灿在第一次转圈时就已经看中,刚才上手,只不过是最后的确认。

这是两只嘉庆朝的粉彩粉彩贡景碗,底款分别是“庐山瀑布”和“上清胜景”。

这两只碗与卢灿颇有渊源!

虎园博物馆在改建时,曾经挖出风水大阵,其中就有两只风水碗,分别是“滕阁高峰”和“徐庭燕留”。

嘉庆粉彩贡景碗,一套十只,被誉为嘉庆朝粉彩的巅峰之作,当时李林灿还很遗憾只有两只。卢灿没想到,自己在津门鬼市第一个摊位上,就遇到另外两只。

能不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