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零四章 背水一战颍川贼(十)


第三百零四章 背水一战颍川贼(十)

讲完这些,皇甫嵩看到众人皆在思索,笑道:“诸位且坐,正是夏日多雨时节,这大雨恐怕一时半会停不下来,我们细致商议一番。”

诸将转身落座,兵甲碰撞,帐中哗哗响声一片。

皇甫嵩继续言道:“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广,我等一起讨论,查缺补漏,诸位畅所欲言。”

王猛性急,主动拱手,禀报道:“将军,黄巾贼众多,我军寡,贼又死防,我军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如若这般硬攻,恐怕难以猝下。然黄巾贼并不善野战,猛以为,应该用计将黄巾贼引出城来,尽可歼之。”

王猛之言有理,众人颔首点头,皇甫嵩追问道:“计将何出?”

原本看到众人赞同他的想法,还稍有得色的王猛被皇甫嵩问的表情一滞,支吾了一句,“末将也不知计将何出……”

千璃在旁莞尔一笑,目光落在对面朱儁身旁的曹操脸上,发现他一脸沉思,似乎有所得。

皇甫嵩也知王猛性情,倒也没有责难他,目光转向其他人。

傅燮出身北地,本身也追随皇甫嵩参与过征战,看到皇甫嵩赞同王猛所说,在旁补充道:“引黄巾贼众出城,我有一计。”

众人目光落在傅燮脸上,除了雨水冲打营帐的声音,帐内安静无语。

“兵法云:‘围三缺一’,我军只有给了贼兵逃生的希望,他们才不会死战。襄城南临汝水,现下除了城南,其余三面皆被我军围困,燮以为,这几日大雨,可表现的放松警惕,给贼首以为有可趁之机,寻机南逃,然我军悄然埋伏,待其出城渡河,猛击之,一战可胜。”

千璃暗忖,傅燮所说之法,和当日他和皇甫嵩所讲基本一致,只是在细节上,千璃建议要背上攻打郏县、南下攻打定陵,给襄城造成更大的压力,这样对方慌不择路,才会兵行陷阱,一举歼灭颍川黄巾贼主力,这也是千璃和沮授、辛毗、赵靖商议后一开始得到的结论。

一旁朱儁提醒道:“傅司马所言有理,可是你是否考虑过,贼兵在襄城共有兵力五万上下,加之襄城西部,郏县、父城、昆阳三城下来,合兵下来最少在七万,如果我军无法阻止其南下,和汝南、陈国黄巾贼合兵,以我军现在兵力,要如何再取汝南、陈国?”

千璃看到朱儁身旁的曹操微微露出不赞同的表情,不过并未发言。心道:“朱儁此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兵伐之道,怎可畏首畏尾,此时用计是必须的,如果只是围城,那么豫州其他区域的黄巾贼众就有了缓冲的时机,如此一来,黄巾贼首也不都是傻子,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自然会训练兵卒,争取人才,制造攻城、防御的器械,到了那时想要再快速平乱,就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到的了。”

皇甫嵩发话了:“公伟(朱儁字)、南容(傅燮字)所言皆有理,然我军现在的情况需要考虑到位,我王师虽然兵器甲胄优于贼众,然确实兵寡,强攻围城,对我军来说并不合适,久战无功,我等想必也会像卢植一样,黜后押解回京,因而我军要拿下颍川,要迅速,此必须用计,不可久围。”

皇甫嵩提起卢植,众人神色一禀,卢植围困广宗张角、张梁,只因没有贿赂那小黄门左丰,就被一纸黜官,押送回京,如果他们在颍川连一个方首都攻打不下,说不定情况会更糟。

朱儁闻皇甫嵩所言,虽心中不快,却也明白皇甫嵩所言并无不合理之处。

曹操一见皇甫嵩定下了用计主线,嘴角微微翘起,拱手拜道:“方才傅司马所言,针对襄城的情况算是好计策,不过我再补充一些。”

傅燮抬手客气道:“请直言。”

曹操起身,他虽短小,却自有一股天然洒脱,无惧无畏的气势,令人目光不由的追随他到地图前。

曹操指着襄城,再用手指圈住汉军所在,“这是敌我双方所在,现在我们两军可并非只是要攻取这一城一寨,只是围三缺一加大攻城力度,这样我军势必也陷入被动之中,不可取,但如若不给襄城施加压力,他们只是一味防守,也令我军困于此地,长久不利,然此时,我军如若北上攻打郏县,波才来救,我军埋伏打援,波才不救,我军拿下郏县,同样的办法再拿下父城、昆阳,让襄城周围城池全部被汉军掌控,那么这时波才肯定会大为慌乱,此时他是否还会坚守襄城呢?”

曹操的手指在襄城周围的几城挨个画了个圈,继续言道:“如果此时波才还要坚守,那我们就可直接南下,攻下定陵、舞阳,如此一来,波才就连南退的机会也没有,被困死襄城,彼时贼人一定士气大落,无望之下,说不定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兵卒,襄城就可投降了,而整个颍川也已经被我军全部攻下,全局掌控,我军即可发挥真正的长处,以野战,计略取胜方为正道。”

皇甫嵩瞄了一眼平静如水的千璃,目光颇为惊奇的落在曹操脸上,此人看似短小,却计略不凡,颇有韬略,相当有才。

傅燮看着曹操把他所讲的计策更加详细化,而且布局更大,也更有前瞻性,连连点头。

曹操面带微笑,回到座位上。

皇甫嵩并没有着急定下计略,续问道:“公伟可有其他想法?”

朱儁也颇为惊讶曹操的计略,微微摇头,从刚才他的大局观上就可以看得出,朱儁为人刚烈,但却未必善于军事,难怪他一心要招揽孙坚为其所用,没有孙坚这样的猛将,以他的军战才能,恐怕想平乱立功,难也。

皇甫嵩目光再环视帐内所有人,皆无所言,最终落在了千璃脸上,“千司马可有何要讲?”

千璃扶剑而立,曹操和孙坚的出现,让他意识到,也许有些争斗的萌芽已经开始了,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他们有建立功勋,飞黄腾达的欲望,但千璃要也不甘示弱,千璃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一次黄巾平乱,他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要功勋居首,成为闻名于天下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