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三十六章 造纸厂


太阳朝升夕落,依循着不变的规律运转,如同世界上最守时的钟表,从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偏差。

当橘红色的夕阳洒在乌戎潘当的城墙上时,这座城市还处在热火朝天的忙碌之中。

造纸厂在詹娜的主导下,很快就盖起来了。

岛上的瑟维洛渠寇被打的不成气候,只能化作散沙苟活下来,所以索斯人在几乎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可谓人力充足,有着大量随时可供使用的劳动力。

造纸厂建在靠近外城城门的地方,说是厂子,其实只是一间很大的院落,外间是和普通的商铺、酒馆没什么区别的门面,内部坐落着宽敞大院。

院子里堆放着大量的树皮、荨麻和坏茧,学者们让狄安娜将索斯女性们养的蚕吐出的坏茧都收集起来,打算废物利用,这些原本没用的东西,恰好成了造纸的上好原料。

几位工程学和机械制造出身的学者们一起捣鼓出一架颇为简陋的造纸机器,这机器包括了打浆、脱水、压榨等功能。

虽说看上去不太可靠,可实际运作起来居然效率颇高。

工人们将荨麻切碎后一番洗涤,加上坏茧和树皮放进大木桶里,化学专业出身的格利斯顿在了巫医卡兹巴留下的笔记后,从森林中采集了许多草木,烧成灰,制成一种奇特的碱水。

将碱水兑入材料中一番蒸煮,便算是完成了材料的加工前缀,接下来只要将煮好的原材料放到机器中就可以了。

整个过程看似复杂,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十分简单,这其中格利斯顿的碱水和学者们制造出来的机器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工人们分工合作,一拨人负责运送荨麻和树皮,一拨人负责切碎、还有负责加碱水和蒸煮的,每一步该怎样做,都先由学者们细心教导,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些索斯工人们就能够独立操作了。

他们都是索尔花金币雇佣来的,每人每天在造纸厂里工作,会给予10个铜板的报酬,这在乌戎潘当已经是非常好的工作了。

由于解放了奴隶和无名者,又征服了大量的瑟维洛人,不单单是乌戎潘当城中的土著,还有许多被击败的渠寇,最终也选择加入了索斯王国。

这使得索斯人的总体数量瞬间爆棚,总计已近超过了十万人,如此大规模的人口,田地却不够分。

从前属于各部落渠寇的土地都零散地分布在整个荒角上,如今整个国家的农业都由农事局统筹在狄安娜的管理下。

可诸事繁忙,尽管已经废寝忘食的在工作,可关于田地划分,开垦新田,分发农具这样的事务,仍然进展缓慢。

这也和办事人员的缺乏有关,索尔不得不暂时将大量能写认字的无名者们,提拔到农事局文书的职位上去,如此才能勉强加快一些进度。

但这还是导致了乌戎潘当城内,累积了大量无事可做、无地可种的人,这也给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

克拉托斯和黑齿即便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也从未休息过,他们不得不一遍遍带着狼骑兵或是索斯战士们到街上巡逻,来制止发生的冲突并且震慑那些游手好闲的人。

而索尔雇佣工人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尝试,他将自己在崖角的土地置换出去,从狄安娜手里换得了不少金币,再加上他在索斯商会中的股份收入,整座造纸厂可以说都是索尔一人出资兴建的。

同时,这家造纸厂在刚刚成立的乌戎潘当市政府中也进行了注册,注册的类别虽然是商会,可实际上索尔清楚,这将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身的企业。

这也是整个索斯王国,第一家商会、第一家工厂、乃至第一家私营企业,从地皮到雇员都是索尔自己掏的腰包。

虽说在所有人的理解中,对于索尔这样做的意义不甚明了,在黑齿看来,陛下直接从国库中取钱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卖掉自己在崖角的土地呢?

要知道那可是全崖角最大的一片农田,索尔将他卖给“政府”在人们看来就好像是把钱从左手换到右手一样,完全没有必要。

但索尔认为自己需要这么做,他不想让整个国家成为自己欲予欲求的附属品,而是想要这个国家真正成为自己的力量,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剑。

若想让索斯王国成为一把利剑,那么就要让他先摆脱对自己的依靠,让它成为一套有系统,有规则、能独立运转的发达机器才行。

故而索尔算是开创了私营企业的先河,好在他是这个国家的国王、又是神子、掌控着军队、索斯教、政府以及学者们,这使得他的企业根本不可能失败。

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树立榜样,树立一个真正的私营企业应该怎样做的榜样,在乌戎潘当这样一个不久之前还依靠着奴隶耕种为生的城市里,索尔认为这种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再过不久,当整个荒角、乃至世界都开始用索斯造纸厂提供的白纸时,或许就会有其他聪敏的索斯人,在这片土地上开办第二家企业了。

这样下去,索尔相信,属于索斯人的工业革命将不会太遥远。

索斯人或许不知道什么是工人、也可能不理解什么叫工厂,但他们知道能够为国王陛下服务将会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差事。

况且对很多人来说,反正暂时也没有田地可种,虽然有乌戎潘当市政府每天分拨的一点只供果腹的口粮,但那想要满足一个大家庭的日常需求可还不够,如果每天能得到二十个铜板,那就能从那些来贸易的商人们手里买到不少吃的了。

故而当索尔为工厂招工的时候,几乎全乌戎潘当都轰动了,这不禁让索尔想起了自己记忆中的一场场千军万马争竞的考试,最终他只录取了他认为的最精明的几个人。

而事实也证明他的感觉是对的,这几人在学者们的教授下,很快就学会了各个环节的操作技巧,造纸厂也在这一天开始运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