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节(1 / 2)





  古如月一看到擦丝器就头皮发麻,因为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擦到手,而他们分到的地瓜又小,一点都不好擦丝。

  所以她是倾向于切片或是切角的,虽然没那么好晒干,但安全。

  不过因为工具有限,每个人的分工并不同,女知青不用说,不是切地瓜就是擦地瓜丝,几乎不用做体力活,算是苏城安特别照顾了。

  古如月拿了根筷子,从地瓜一端戳进去,给林源清她们示范了一下,这样拿着擦丝或切就安全多了。

  林源清试了一下,惊喜地说:“速度更快,也更安全。如月,你真厉害。”

  古如月笑着摆摆手,哪有什么厉害不厉害,不过是个简单的小窍门罢了。

  这个简便的方法很快就在知青中传开,效率提高了,工作时间就缩短了。

  切好的地瓜丝或是地瓜块,会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摊开在麻布上晒。

  只要不下雨,连续晒个四五天,就干透了,能保存很久。

  锅里的地瓜的香甜味传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有些坐不住。

  毕竟从早上到现在真的干了不少活,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古如月并不那么爱吃地瓜,这东西吃多了烧心,而且气多,可是肚子饿的时候,根本就没那么多的选择。

  紧赶慢赶的,这些地瓜还是没处理完,因为没地方晒了,知青们都是城里来的,即使一片竹林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做成用具。

  古如月没有主动说自己会,她知道原理,用过编织带编过筐子。

  而且无论是原主还是自己,都不是会自告奋勇的那种性格。

  午休了一会,下午就要去上工,古如月被安排去摘花生,这是许多人都盼着的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昧下不少花生来。

  古如月被安排在几个大娘中间,她们手上动作很快,大手一捞一扯,一棵秧子上的花生都摘下了,只剩几颗漏网之鱼。

  古如月一颗一颗花生地摘着,在一众大娘中显得特别的显眼,效率只有别人的五分之一。

  她把摘干净的花生秧子放到一旁,再拿过来一棵,就看到一个大娘抓起一颗带着泥土的花生掰开,把花生仁直接塞到一旁的孙子口中。

  她们都这么做,古如月却不敢动,首先她是外来的知青,其次她的动作慢,已经足够醒目的了,没必要为了这一点吃的惹麻烦。

  不过古如月的运气不错,碰上的这几个大娘都是好性子,她们关心的知青们换到老屋之后的生活,又一起谴责了下侵占了知青点的那几户人家。

  古如月就笑着,偶尔应一两句,她知道这个年纪的大娘都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这不,就有大娘在问她的年纪和家庭情况了。

  古如月低头摘着花生,小声地说;“我今年十六,家在海市再上去的城市。”

  “十六啊,十六能嫁人了,古知青,你有没有瞅上的,我给你做媒啊!”

  其他大娘纷纷点头,其中一个还拿李玉萍做例子,“你瞅瞅你们那个李知青,嫁入了大队长家,不说吃香的喝辣的,但肯定饿不着。”

  “古知青,你一看就很适合做人媳妇,乖乖巧巧的,肯定许多人喜欢。”

  “对啊,要不是我家臭小子都成家了,还真想让你当我儿媳妇。”

  ……

  几位大娘你一句我一句,说完了古知青就说到了知青点现在的其他三位女知青,就次评头论足起来。

  古如月低着头,安静干活,她并没有太把这些大娘们的话给放在心上,毕竟好听的话谁不会说呢?

  她们说完了其他三位女知青,突然想起了老房子里的那两个疯子,就压低了声音,试探起古如月来。

  对于小疯子,她们是害怕的,但是又好奇他会不会折腾这些知青。

  至于那位徐知青,脑子平时都好好的,但偶尔也会受刺激,跑在地里祸害庄稼。

  大队之前关了几次,教育了几次都没用,索性就把他给放逐了。

  对于大队里的这两个边缘人物,大娘们其实很好奇的,但又不敢去接近,现在正好可以问问这些知青们。

  古如月也是服了这些大娘们的八卦之心,两个不正常的人有啥好好奇的?

  她不是很想说,大娘们可等不及,就催促着。

  “有碰上几次,我们吃饭,他会凑上来,然后他还经常学青蛙跳,说要找咕咕玩。”

  几个大娘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个一脸唏嘘地说:“他们罗家以前可是这里的大地主,上林下林两个大队都是他家的,后来不是分地吗?”

  “那小疯子小时候大家都说他傻,一直喊着要找姑姑,后来那不是那啥,他家里人都没了,他自己也疯了。”

  “他可没姑姑,还整天叫着要跟姑姑玩的?”其中一个大娘随意说着,突然她眼睛瞪圆,一拍大腿,神神秘秘地说,“天,你们说他是不是能见鬼?”

  她这一拍,可让其他几个大娘的眼睛瞪圆了,还真有这个可能。

  古如月正低头摘花生呢,也被突然变调的语气给吓了一跳,抬头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

  在她对面的那位大娘,脸涨得通红,一只手捂着脖子,努力咳着似乎想要吐什么出来。

  其他大娘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大娘的情况,吓了一大跳,连忙抓起她的手:“中华他娘,你这是咋了?”

  “快快,快去喊大夫。”

  几个大娘站起来,架着人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