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章(1 / 2)





  薛姨妈瞧几个嬷嬷态度没什么特别的变化,觉得有戏,高高兴兴的回宝钗屋里,叫她等着做王妃。

  宝钗早卸掉钗妆,纤白的手紧紧的握着什么东西。薛姨妈看见一角白纸,把信抢了过来一阅,气得丢到一边。

  “什么时候你把荣府的老太太当成娘了?”

  “母亲,我没有。”宝钗淡淡道,失望的抬头看薛姨妈,“可你呢,是不是更该关心这信上所言是不是真的?且不说我去了,又微乎其微的可能被选为侧妃,就是被选上了,塔塔部落里正妻最大,汉女在蒙古根本毫无地位可言。呵呵,那岂不是,王妃叫我死我就死了。嫁那么远去,能为家里头挣什么脸面?就图个虚有其表的“侧妃”名声么?母亲,贤德妃娘娘的前车之鉴,还没让您看清楚么!”

  宝钗的一席话令薛姨妈彻底无语了。薛姨妈还没想通,但她冷静下来后,早晚会想通。

  宝钗暂且不理薛姨妈,待她哭够了,执笔写了一封致谢信,在落款处,她咬破了手指,按上了自己的血手印,以表自己的决心。

  “提点之情,今生结草衔环,亦必报之。”

  王熙凤重复念了三遍,忽然觉得鼻子发酸,她淡笑着把宝钗的信还给贾母。“您老怎么想起来给宝钗写提点的信?我还以为薛家的事儿前几个月就算了了呢。”

  “本该是了了,不过蒙古王爷那又出了岔子。我答应过宝玉那孩子,自要把事儿办得干净。”贾母悠悠道。

  王熙凤叹口气:“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那孩子也不容易。”令她不禁想到当初的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能改之,保不齐便有更好的未来。

  总归是期盼她能有个好结果吧!

  不日,便传来薛宝钗与白雷定亲的消息。

  贾母也便安心了,召唤宝玉来解释:“白雷虽不是什么世家公子哥儿,却也是个侠肝义胆、敢爱敢恨之人,配得起宝钗。只要他们夫妻日后相扶相持,比有好日子过的。此话告诉你,便是然你安了心思,绝了心思。从今以后,薛家的将来过往都与你无干系。”

  宝玉安静的点点头,一脸知足的样儿,规矩的退下了。

  ……

  农历八月二十八乃是黄道吉日,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张家给林府下聘了,婚期议定在明年秋末。

  原本林如海还想留一留黛玉的,偏张太傅是个‘老奸巨猾’的,为了让黛玉早点进门,不禁豁出去自己的那张老脸,连他小儿子的脸也给送出去了。

  林、张两家议定日子的时候,对于大婚日期有很大的分歧。张太傅当即可怜兮兮的对林如海道:“林老弟啊,你瞧我这一把年纪了,岚儿是我中年得子。我年纪大了,土埋到脖子了,老弟忍心叫我看不到小孙子就离开人世么?再者说,我那混账儿子也等不及了,嗯,年轻人,血气方刚,你懂得。”

  林如海重孝道,听前半部分老太傅装可怜的话,很是心酸,赶紧麻利的点头应下了。可当他听到后半段时,什么“血气方刚”,却实又羞又愤了,真恨不得把眼前的老不休丢到外面去。

  怎么办?他很不想把宝贝女儿送到别的男人怀里去!

  ☆、第第110章

  张太傅见林如海面露悔意,捋着胡子文邹邹的堵林如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林老弟,咱们谁反悔谁就是小人!”

  “你——”林如海这才看清张太傅的真面目,简直就是个‘无赖’!罢了,林如海无奈地摆摆手,他是个正常人,哪斗得过无赖。再者说,黛玉能得到太傅大人的喜爱也是个好事情。事到如今,他只能往好的方向看,不然真得被他这个无赖亲家气死。

  张太傅见林如海‘屈服’了,高兴地拍拍林如海的肩膀,意味深长道:“林大人好性情,前途无量啊,前途无量。”

  “什么前途,玉儿嫁到你们家能一辈子好,便是我的前途了。”林如海回道。

  张太傅捋着胡子笑眯眯道:“那是自然,你瞧我们一家子多热情,眼巴巴的盼着她早嫁过去呢,这份儿心你清楚。”张太傅顺势又拍拍林如海的肩膀,示意他放心。

  林如海白一眼张太傅,这举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的。可以前他也万万没想到张太傅是个“双面人”。朝堂上,文韬武略,侃侃而谈,一本正经的。私下里,他竟然是这副老不正经的样子。

  但愿他小儿子跟他这性儿不一样!

  林如海转念想想,如若张岚一直是个‘冷脸’也不大好,他最好还懂怎么体贴媳妇儿。

  想来想去,林如海还是不放心。托词暂别了林如海,转头就吩咐人传话给孙氏。黛玉和张岚那边,可得叫人仔细瞧好了,一定要观察好张岚的性子。

  孙氏得了指示,恰巧在太傅夫人的要求下,点头同意俩孩子出去走走。丫鬟婆子自不会少,足有二十几个跟在后头。孙氏打个眼色,便会有人留心此事。

  这是黛玉和张岚第三次见面。

  第一次见面,他二人不过刹那四目相对,却仿若早就相识一般。

  第二次见面,是他二人的相看,却在两家人的带领下被互问东西,二人只有眼神会意,却并没有单独相处过。

  今日正式议亲定日子,她二人才算是真真正正有机会独处。

  黛玉早紧张的手心出汗,他微微颔首,稍微在前几步,为张岚引路,为她介绍林府的环境。丫鬟婆子们都推在十步开外跟正,不近不远,刚好避嫌又适合观察二人的动态。

  一路上,基本都是黛玉一个人在哪儿介绍这是什么亭,那是什么园。张岚稳稳地跟在后面,永远保持恰当的距离,每每黛玉介绍完一处地方,他便恰当的插入一声“嗯”,以示他真的认真在听。

  张岚的话不多,没有问东问西,更没有闲扯,这样反而让黛玉绷紧的神经松懈了不少。其实在心里黛玉是有些隐隐的怕,怕他一旦说了什么,自己不能应对自如,出了丑。张岚如今表现的这样‘简单’,当真让她轻松不少。

  二人溜达了一会子,黛玉微微觉得乏。恰在此时,身侧的张岚便立马建议到前面的亭子歇息会儿。

  张岚是客,众人自然要遂其意。可黛玉明白,张岚是遂了她的意思。但是她根本没表现出什么异常,张岚是如何窥知她的心思呢?黛玉对他越来越好奇了,伴随着这种好奇,她心里竟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的变化。

  张岚品着林府为她特意准备的婆罗多国红茶,余光扫向正举止优雅品茶的黛玉,心情很好。才刚他瞧见林姑娘步伐微微放缓,心料她是走累了,果然如此。婚后至少有一点他可以肯定,他们夫妻有同好,品红茶。

  喝过了茶,黛玉又有些紧张了。不知这回她该说什么话题恰当些。

  张岚笑了笑,抬手叫人准备棋盘,邀黛玉下棋。

  对弈中自有学问,可从棋观人,玩些小游戏也会让二人更熟识些。

  黛玉心思机敏聪慧,棋艺自然了得。张岚自小便是奇才,年纪轻轻便御前当差,不是浪得虚名。二人都算高手,对弈起来乐趣无穷。几盘棋下来,二人自然而然的熟识,聊开了,有说有笑。

  距离凉亭三丈开外的嬷嬷们都看呆了,啧啧,这张家小爷不笑的时候冷峻潇洒,这一笑更是风华绝代。这世间若说有谁能配得上她们家神仙似的小姐,也便唯有张家小爷了。

  这边嬷嬷们一瞧有效果了,就怕太太在那边等着急了,赶紧吩咐人去知会。孙氏又传话到林如海哪儿,把张岚好一顿夸赞。

  林如海这回听得心里却不是滋味儿了。时至今日,他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和黛玉相处的时间不多了。满打满算,才一年出头,越想越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