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2节(2 / 2)


  孟昭姬道:“不敢,昭姬实属无奈之举。”

  宋氏恨声道:“我真后悔嫁入你们孟家!君明是男孩子,他日后再艰难,也比她姐姐要强得多,如今我只能先不顾及他了。”

  孟昭姬问道:“嫂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宋氏不再理会她,转头吩咐家人去备马车即刻启程去河东郡,那意思就是要回娘家。

  孟昭姬想要劝几句,宋氏根本不听,让侍女们收拾了金银细软和行李,趁着天色还亮着,坐着马车走了。

  孟昭姬一阵无奈,嫂子走了,她只能照看家事,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没几日,御史大夫将孟昭姬之兄给参了,理由就是不孝父亲。李湛直接下旨革去孟兄官职,连当时举荐孟兄孝廉的那位太守大人也因为识人不明,受到了处罚。

  太子太傅姚彦同时上书陛下,认为孟氏家风不正,孟氏弟弟不得作为太子伴读,李湛认为有道理,于是孟君明也从东宫伴读的位置上下来,经此打击,孟母去世,孟父的病情更加严重,孟家被一片愁云笼罩。

  李湛亲自出手了,孟家的事情在宫里也传来了,众人都笑话孟昭姬,自诩出身礼仪世家、高门大户,却干出儿子气死父亲的事情来,就是小门小户人家也没有这么做的。鼠尾道:“之前还担心孟氏来烦扰娘娘,现在她母亲去世了,论礼,她该守三年孝,娘娘,您也清净了。”

  王沅笑道:“她总不至于守一辈子的孝,要一劳永逸解决孟氏才好。好了,不说这个了,你这嫁人后的日子过的怎么样?”

  鼠尾梳着妇人头,脸色红润,大方地说:“还不错,奴婢毕竟是侍奉过皇后娘娘的人,夫家根本不敢小看。”

  “你那继子怎么样?”

  鼠尾道:“继子年纪尚小,我带了他几日,就跟我亲近起来,娘娘不必担心我。”

  王沅道:“那我就放心了。你在家中好好过日子,若是想我了,每月也可进宫看望我。”

  鼠尾恭敬道:“奴婢知道了。娘娘,不知采青姐姐过得怎么样?”

  王沅笑道:“她前几天进宫了,看她的样子想来过得还不错。”

  春雪端着茶进来,围着鼠尾看了好一会儿,道:“姐姐嫁人后果真与以前不同了。”

  鼠尾这时倒害羞起来,“你瞎说什么呀。”

  “我没有瞎说,姐姐变得更漂亮了!”春雪打趣道。

  鼠尾轻轻掐她的脸,道:“我与采青不在,你须得好好服侍娘娘。”

  “我知道的。”春雪道。

  王沅看着她们逗趣,心里也十分开心。

  开春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王沅的头一件事就是准备送徽鸾去鸣凤阁读书。徽鸾入学的这一日可是大阵仗,李湛与太子也亲自去送徽鸾到鸣凤阁。

  李湛嘱咐女儿要尊师重道,听夫子的话,不可任性,不可胡闹。太子则拿出一副文房四宝来送给妹妹。徽鸾本以为读书是很好玩的事情,但是看着父皇与兄长,神色严肃,心里就不情不愿起来,委屈地喊了一声:“母后!”

  王沅摸摸她的头,道:“乖啊,听你父皇的话,等下了学,母后让厨房做你最喜欢吃的菜。”

  徽鸾点点头,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鸣凤阁。

  ☆、第 134 章(捉虫)

  134 第 134 章(捉虫)

  徽鸾去了鸣凤阁读书, 徽君就落下单来,她嚷着也要去读书。王沅心中暗笑,傻丫头,以后上学的日子长着,能痛快玩的日子就这么两年了。

  李湛见状,则以为她们姐妹情深,很高兴,哄道:“你二姐姐只有上午有课, 下午就可以照旧陪你一起玩。”

  徽鸾上完课,回椒房殿, 嘟着嘴巴, 闷闷不乐。徽君在院子里跟小白与小黄玩耍, 喊了声:“姐姐,过来呀。”

  徽鸾抱住自己的小黄狗,小黄狗乖巧地舔她的手, 她觉得痒,咯咯笑起来。王沅听到她的声音,走出来问道:“徽鸾,今日上课如何?”

  徽鸾说:“不好玩,我跟大姐姐说话,可她怕夫子训, 不肯跟我说话, 好无聊啊。”

  她作小大人状,拍拍徽君的肩膀, “徽君,你真是太小了,要是你大一点,就能跟我一起去读书,那就好玩啦。”

  王沅笑道:“你须慢慢适应过来,等到了明年,上午与下午都有课,不过到时候徽妘、徽琰也会去上课。”

  徽鸾就是觉得大姐姐太闷了,不爱说话,以后妹妹们都去了,那鸣凤阁可就热闹了。

  到了晚上,李湛过来椒房殿用晚膳,徽鸾与徽君上桌吃饭,以往徽鸾都是有着乳娘喂饭,但是看到比她小两岁的徽君都能自己用饭,于是也开始自己吃起来,李湛对此表示很欣慰。王沅舀了一碗鱼丸汤递给徽鸾,道:“母后知道你爱吃这个,特地吩咐厨房做的。”

  徽鸾笑嘻嘻地说:“多谢母后。”

  王沅看着她甜甜地笑脸,感叹道宫里的孩子确实早熟,去年徽鸾搬过来椒房殿时,明里暗里闹了不少回,后来看出王沅的地位不可动摇,再闹下去父皇估计就不喜欢她了,于是就开始乖起来,只是偶尔与徽君有些小摩擦。

  徽君不爱喝鱼丸汤,王沅则给她盛了银耳羹,用过饭后。徽君牵着小鸠车玩,徽鸾眼热,想跟着一起去,李湛叫住了她,问道:“今日夫子教了些什么?”

  徽鸾想了想,说:“今日夫子教我描红,还读诗经了。”

  李湛点点头,吩咐侍奉徽鸾的人将她的描红本拿过来,他认真地看起来,比看奏折还要认真。王沅也凑过去看,鸡爪一样的字,歪歪区区,惨不忍睹。

  徽君牵着鸠车走过来,也将小脑袋往跟前凑,“哎呀,二姐姐的字好难看,父皇,我写的字还好看些呢。”

  她翻箱倒柜找出自己描红的纸,一股脑塞给李湛看,徽鸾偷偷地瞪她,徽君根本就不怕,朝着她扮鬼脸。

  冯皇后在时,曾教徽鸾识字描红,王沅在教徽君的同时,也教徽鸾,是以徽鸾至少是已经学了两年,但是毫无长进,李湛摇摇头,知道这个女儿疏懒顽皮,平日不肯练字,所以才一点长进都没有。他神色严肃地对徽鸾说了一大堆要好好读书的话。

  徽鸾不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只觉得过完年后,父皇变了一人,一点都不喜欢她了,她抹着眼泪哭起来。王沅见形势不对,牵着徽君避出去。

  两人就寝时,王沅劝道:“徽鸾毕竟是女孩子,若是她在读书上实在没有兴趣,陛下不必强求。”

  李湛道:“朕小时候被关在廷尉狱,孙吉偷偷拿书给朕,练字也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徽鸾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珍惜,唉!”

  这王沅就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了,在世人眼里,女子只需相夫教子,略懂几个字就可以了,男人读书,为官做将,那是有大用途的。所以实际上说起来,徽鸾读不读书其实并没有什么用。